高考作文4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作文 篇1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出得怎么样?考生怎样写算切题?最忌讳什么样的写法?而高考究竟如何命题才能对中学写作教学起到最佳引导作用?昨天,江苏省青少年写作研究会的教授及老师针对今年高考作文开了一个研讨会。
江苏作文大气虚实结合
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凌焕新教授: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全国卷包括各省命题,从题型看,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三种形式都有,前几年固定在话题作文上,所以每个学校都按照话题作文去训练,连中考也跟风。今年体现出命题作文的回归。这三种类型各有优缺点,不能单一类型,否则会引起误导。二从命题内容看,过去偏重道德、哲理方面,现在则偏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相关的问题,如品德、修养,亲情友情等。今年江苏作文命题虚实结合,略偏难,又不是太难。主要是由于发挥的空间大。想象丰富,虚实结合。如果说去年的“人与路”考的是“地”,今年则是“天”。有哲学家说过,如果不抬头看天空,这种人走不远。“怀想”,可以是缅怀过去,也可以是遐想未来,甚至可以是意愿的怀想。想,是思维活动的一种方式。天空则可以实也可以虚,人文精神突出,体现出天人合一。考查了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造型性思维,这是积极的导向。
南京金陵中学特级教师喻旭初:我感觉今年江苏作文比较大气,可供考生发挥的余地大。天空可以有各种理解,比如历史的天空,现实的天空,语文的天空,心灵的天空,爱的天空。遐思又可以使人想到理想,抱负,甚至人生的短暂、个人的渺小,引申出很多内容。但今年命题也有可探讨的地方。比较空、虚。回顾一下江苏自主命题以来的作文题,20xx年是“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虽然雅、美,但太虚,后来不得不放宽评分标准。20xx年“凤头猪肚豹尾”又太俗。20xx年“人与路”是一种对实的回归,但题目相对老套,因为相似的题目多。
考生最忌空洞抒情
南京一中特级教师孙芳铭:我认为今年全国大多数作文命题都体现了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三贴近”原则,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及学生实际。这个思想非常正确,作文命题努力体现这个精神,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是一个好的导向。现在的中学生作文有点像电视剧,向古代“乞讨”,向历史“乞讨”,回避现实,离开现实,这是不正常的。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自己、关注人生。如江西的“有关语文的感慨”,辽宁的“我能”,天津的“有句话常挂在嘴边”都很不错。我们现在评价作文题有一个顽固的框框,认为要好看一点、美一点,这种虽然好,但可能空洞,中心不明确,将来出题最好不要绕太大弯子。今年江苏题出的有点悬,估计文章空洞、文体感不强的考生文章会比较多。
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凌焕新教授:由于今年题目中虚的成分略多。作者写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写天空的什么,实的还是虚的。最怕的是空洞的抒情,漫无边际的抒情,虚的感受,这样就变成浮在天空中的一朵云了。估计今年可能出现比较多的类型是空泛抒情。
写好要扣住“怀”
南师大文学院电影电视学系主任沈国芳教授:我认为好的作文题应做到宽泛和限制结合。社会生活和体验结合,深刻与明白结合。江苏今年命题还不错。关键在于一个“怀”,“怀”是对过去人和事的怀想,如果考生能理解,就不虚了。我认为这篇文章要写好,一,如何理解天空,自然天空应该是思维逻辑起点,要联系到社会生活,又不局限于天空,延展开去,比如思维的天空。二,天空是不变的,天空又是变化的,斑斓的,每个人都有,要把握天空的特点,并由此生发开去。
高考作文命题应回归现实
南京五中特级教师赵志升:每年社会对高考作文关注程度最高。今年总体印象是平和。我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命题的原则是什么,究竟要考查学生什么,有些省份的题目很怪。比如湖北,前年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去年是“说三”,今年是“学习母语运用母语”。学生很难写。相比之下,江苏题不错。不过大气是大气,但我们终究要回归到“地”上来。恐怕要考虑现实,其实作文的分数拉不开多少差距。20xx年我做了一个统计,30万考生满分的7篇,54分以上的3篇,这就造成一个很大的问题。既然差距不大,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无需练习,到时候想怎么写怎么写。比如“怀想天空”,只要写到天空就算切题,分数不会太少。高考作文命题要起好引导作用。
南京金陵中学特级教师喻旭初:从恢复高考到现在30年。作文从内容上看,经历了政治化,道德化,思考多元化三个阶段,不断进步。但总的而言,命题中考虑中学生实际的比较少。新课改要求学生参与生活,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不说空话、大话,避免为文造情。而我们近些年的满分作文则导致了三种倾向,一是美文化倾向,二是伪感情倾向,三是模式化倾向。这三大倾向极大冲击了日常教学,不利于新课改的贯彻。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和做人完全分离。对于高考命题,我的建议是,第一,贴近现实,最大限度接近学生实际,中学生看的书有限,生活圈子局限,我们提倡用青春的`语言、自己的语言,反映青春的生活。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社会。现在的中学生心态比较活跃,文风也浮躁,喜欢包装,爱虚美。最近几年全国卷是个榜样,很有现实意义。第二,不要给考生设置审题障碍,最好一看就知道写什么。第三,少点文学性,多点实用性。比如湖南的“诗意的生活”,这让考生怎么写?我总在想,中学是基础教育,我们不是培养作家,因此还是要从现实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题目要虚实结合,但以实为主。
高考作文 篇2
可怜的驴子背着几袋沉甸甸的盐,累得呼呼直喘气。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驴子走到河边冲了冲脸,喝了两口水,这才觉得有了力气。它准备过河了,河水清澈见底,河床上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光光的,看得清清楚楚。驴子只顾欣赏美景,一不留神儿蹄子一滑,摔倒在小河里,好在河水不深,驴子赶紧站了起来。奇怪!它觉得背上的分量轻了不少,走起来再也不感到吃力了。驴子很高兴:“看来,我得记住,在河里摔一跤,背上的东西便会轻许多!”不久,又运东西了,这次驴子驮的是棉花。前边又是那条小河了,驴子想起了上次那件开心的事,心里真是高兴:“背上的几袋东西虽说不重,可再轻一些不是更好吗?”于是,他喝了几口水,向河里走去。到了河心,它故意一滑,又摔倒在小河里。这次驴子可不着急,它故意慢腾腾地站了起来。哎呀,太可怕了,背上的棉花变得好沉呀!比那可怕的盐袋还沉几倍。试自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思路点拨: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必须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抱着旧观念、旧框框去看待新情况,必然会碰壁。
高考作文 篇3
在古老绵中国文化和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永远闪烁着歌颂爱情的篇章,不论是美丽古老的神话,还是历史传记。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诠释了爱情的永恒与坚贞,虽然他们只是短暂的相遇,遭到家庭的反对,最终未能共结连理。
美丽神话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他们虽然每年七夕才相会一次,只有这么短暂的相聚,但是他们心中永恒不变的信念支持着他们,这难道不是更好的诠释了他们之间的爱情,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永不改变?
诗经中对永恒的爱情歌颂与赞美永不止息,汉乐府也不逊色。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草,蒲草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妻刘氏之间的约定,在封建礼制和封建家长制的逼迫下,两个有情人最终被迫分离,但他们并没有妥协。最终,他们用他们自己短暂的生命去与封建礼制对抗,诠释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和永恒。虽然这是个悲剧,但却能引发我们为之深思。
一代才子陆游,也不免隐入了爱情的深渊中,虽是悲剧,但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佳话,与唐婉在园中再次相遇,两人纵使相遇应不识,有话却无言相对,只留下了“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最后各自离开,但回家后,唐婉因忧郁而死,陆游为之伤心欲绝。造成如此悲剧,虽说与封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他们不应屈服,坚信彼此之间的爱情是永恒的。
而当今,却有着亵渎爱情的人,他们用权力、金钱来交换爱情。为此,我们不能不为之深思。
爱情是永恒美丽的,即使只拥有短暂的爱情,它将永远活在彼此心中。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高考作文 篇4
猜作文题将白费时间
一名同学来电询问,几天前学校里给他们发了两道作文模拟题,一道是联系“端午节”遭国外抢注说一说民族精神,一道和时事政治中的科学发展观有关,这种题目在高考中出现的几率有多大?周老师对此解释,首先大家没有必要猜题押题,高考命题者命题时往往都万般小心,从以往经验看,投机者猜中作文题目的几率几乎为零;其次,从历年来的高考试题来看,太热点的题目往往都不会考到。不过,大家多关注时政材料还是应该的,起码必要时可以用作作文的论据材料。
高分作文拒绝平庸
一位家长向周老师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孩子的作文太“平”,观点不能抓人眼球,平时的作文测验成绩总是中等。周老师表示,一篇作文,立意非常重要,从往年的高分高考作文来看,观点与众不同而又不偏的作文最受阅卷者的青睐。
至于如何做到观点既与众不同,周老师以“跳高”这一话题为例,指出中心点如果只是“不忘提高目标”,则是最平庸的作文;如果是“就像跳高必须助跑一样,我们做事要有所准备”,那么作文就会成为10万份试卷中前两万份;如果是“因为跳高冠军成功的同时,也经历了向更高纪录冲刺的失败,所以我们要胜亦欣然,败亦不馁”,那么这篇作文就是前20xx名了!不过,考生应该在作文开始处写清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不要让阅卷老师也迷失方向。
以往的高分作文还有另外三大特点:语言漂亮、知识面广和构思巧妙。周老师认为,相比而言,还是“内容为王”,观点最重要。今年高考阅卷将有扭转以往“形式出挑者得高分”的倾向。语言华而不实的学生将不会得高分,语言不能做作、不能空,忌用网络语言。作文有文采的标准是能否做到“虚实结合”,而不能太缥缈。
最后几天多看新闻
有同学问最后阶段该如何应对作文,周老师建议,首先要多看多听,留意媒体新闻,并且多和父母讨论以获得灵感。从1997年到20xx年,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取材于《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媒体;其次,要多看看自己以前的作文,看看能否借鉴,记住在高考中要使用自己最熟练的文体,毕竟现在作文文体不限。最后,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浪费时间押题背诵范文,反而浪费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