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考作文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作文 篇1人生路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要随时调好恰当焦距,以最好角度游目骋怀,行走大地。
禅宗有句话“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一个人眼界开阔与否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态度。而眼界开阔又由你看事物的距离决定。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许多事烦恼,这只是因为你对生活还有太多执着,痴迷。“用力看,就是盲。”当你站到一定高度时,眼前那一切就如“蜗角名利”般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你还会不开心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也有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谁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你太拘泥于课篇时,反而不能真切体会,死抓某个词理解时,又如何能看清文章脉络,走向、把握深义?经历这个苦苦跋涉阶段,你的思路会走向开阔;这时需要你跳出思维桎梏,用博大眼界统领全书,宏观把握。你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乱石堆里小孩一心读书,因为他们怀这对都市繁华的向往;城市里的小孩却想回归心灵的湖畔,找寻生命本初的质朴、清贫。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物质的,亲情的;天天沉浸其中,就像蜜罐里的糖,感受不到拥有的美好,珍贵;却自认为生活太忙,无趣。只有跳出来,才会明白生活中美好。
清醒总附丽于距离,美感也就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启示我们不仅要跳出苦难,乐观地面对一切,更要超脱美好,感恩地面对你拥有的一切。春争迷人,走近它却害羞消失;海水蔚蓝,亲抚一泉,它只是纯净无色。
李叔同一代才俊,本可锦衣玉食,却散尽家财,剃发归佛门。很多人不理解他,只有他自己知道:人生百味,各有自己味道。看破红尘,“五色而目迷”,他有了高出一般眼界,终成一代宗师。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走在自己生命路上,有时很难看清自己是否走了弯路。不妨跳出来,调准焦距,才能照出最好生活。
高考作文 篇2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
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文一、心系中心,不畏边缘
无论是抽象还是具体,总有中心边缘之分。中心与边缘这对关系是辩证存在的,在边缘的映衬下,中心显得更加“高大上”,拥有着更多的便利、机会和认同。因此,中心成了大多数人的向往和追逐的目标,在边缘的人们努力奔向着中心。重要的是,不必在乎自己在边缘的处境,心中要坚信会进入中心。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勺子,便成为中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从边缘眺望中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中心。你可以现在在边缘,但绝不能抱怨,如果你想成为中心,就一定要心系中心,渴望到中心,甚至成为中心。“重要的不是你是谁,重要的你想成为谁。”心系中心,哪怕身在边缘。唯有此,在边缘的我们会从眺望中心,变为迈入中心。
“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契诃夫这样感叹道。诚然,追求更好的生活、更高的目标是人之天性,从边缘想挤进中心也是无可厚非的。罗本岛锌皮房中的曼德拉可谓地处政治的边缘,但他却心系缓解种族矛盾的中心,27年不忘初衷,用自己伟大的心灵为南非民主建设架起桥梁。27年的牢狱生
活,在边缘的小角落,但不仅没有削弱曼德拉目标,反而使他更加坚信自己的信念,身在监狱,心却一直紧随南非政坛。可见,无论身在多偏僻的边缘,心系中心是秘诀。
“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内心纯洁。”巴尔扎克如是思考。是的,心系中心,是保持在边缘却亦能拥有持续追逐中心的希望。正如北宋范仲淹在四次被贬谪后,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亦能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高尚节操。虽距皇帝千里之遥,却心系皇帝,永远在心中贴近中心。
心系中心,就不畏身处边缘,无论迈入中心的机会多么渺茫,但那毕竟是心中的希望。那是潘多拉魔盒中人类最后的法宝,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助你迈入那曾经眺望无数次的中心。
文二、花开边缘,不曾凄凉
中心之处,不乏香车宝马,川流不息,更有繁花似锦,碧树银台。只怕庸人忙忙碌碌,迷失在了中心地带的拥塞,似锦的人生最后还是沦为平庸。
边缘之隅,兴许大雪弥漫,星空暗淡,平添彻骨寒意,无限悲凉。只要人心永不沉沦,去探寻那边缘地域的魅力,平凡的生活终究也会流光溢彩。
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位失掉王位的国王。”的确,我们从生活的夹缝中获益良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在找寻属于自己王位的过程。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像梁衡所说:“正常生活中人人可以为王,只是我们不必在意这王国的大小。”无论你身处何方,若是你心笃定,永不沉沦,纵然只是村夫之乐、平民之趣,也可以变成沉甸甸的王冠,在边缘的帷幕前熠熠生辉,闪耀着如中心地带般的光芒。
其实,大多时候,最明亮的中心地带总是最迷惘,最繁华的庙堂之高却总是最凄凉;最冷清的边缘之处不见得没有花开遍野,最寂寥的江湖之远不一定缺失铁血燕然。六朝之后,初唐的社会靡艳娇奢,多少白衣飘飘的诗人,渴望着一赋动帝王,招封至京城。于是,他们于洛阳,吟咏自己安享富贵的闲情逸致;于长安,描写帝王城居的宏丽繁盛来讴歌太平。纵然是身居旖丽的中心,可那满纸的六朝遗风,通篇的靡靡之音,是换不来认可的。
当那份繁华,无缘得触,当他们被迫远离京城,当赴任偏远之地漫游道中。他们才真正的发现,江湖之远的忧患之作,比那庙堂之高的盛世繁华,更有价值。于是,才会有抽离繁华之外的惊警,流芳万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亦同,古有忧国忧民的诗人,恣意纵横,一字千钧;今有“走到人生边上”的低调作家,陶陶然专心治学。
高考作文 篇3开拓视野,行万里路
近日,一封辞职信引来网友的热议,河南省实验中学任职11年的心理老师向他的领导递上了一封仅有十个字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被网友评为最具有情怀的辞职信。对于想开阔视野的人来说,只有两个办法可以帮助他们达到目的,正如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开阔视野,读书起航。“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是有多么的重要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封建时代人们读书的目标。现代读书时增长知识和见识,丰富阅历 ……此处隐藏6276个字……》的作文,所议的事是一个重点中学的学生,由于参加偷自行车团伙,被公安局拘留了。文章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说:从一个重点中学的学生,到偷车团伙的成员,这中间有着一段相当长的距离,但其发展的起点却是那第一次偷盗。如果当初他父亲稍有一点理智,及时抓住这错误的苗头,在是非面前表明自己的态度,给孩子以深刻的教育,那这位学生就不大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那么远。不幸的是,这位家长发现了子女的错误不仅不予制止,反而给予奖励,这无异于把子女推向邪路,自己充当了教唆犯的角色。
(3)因果分析。
就是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进行分析。例如有一篇题为《眼睛》的议论文,借题发挥,通过对“眼睛”映现意识、眼睛能够传神等的描绘,说明一个人陶冶心灵较之追求外表更为重要的道理。其行文主要是通过因果分析来揭示这一道理的。文章说,眼睛之所以能传神,是由于“它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眉目之所以美,是由于“胸中正,则眸子皑焉”。通过因果分析,从而得出“为了一双美的眼睛,可以修眉毛,剖眼皮;但更重要的还在于陶冶自己的心灵”这一结论,就十分令人信服。
(4)条件分析。
即从事物形成的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有一篇题为《赵爽得奖的联想》的议论文,通过赵爽荣获国际少年书信赛第一名这件事,说明了“哪里都能飞出金凤凰,跃出千里马”这一观点。赵爽就读的学校是一所普通学校,当然条件要比重点学校差一些,赵爽成长的地方是在边疆,在小城镇,比大城市条件当然要差一些。一般人认为,似乎只有大城市、重点学校里才能出人才,而作者通过对赵爽事例的分析,说明成才的一个最根本的条件是个人的努力,“只要努力,哪里都能飞出金凤凰,跃出千里马”。这样通过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令人信服的。
(5)辩证分析。
即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地分析。不少同学,由于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往往导致写议论文时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比如为了强调高考前的时间的紧张,强调分秒必争,就把打打球、跑跑步等必要的体育锻炼也认为是学习不刻苦的表现。为了强调培养能力的重要,批判“高分低能”,甚至连“分数”也全盘否定。因此,文章即使提出了正确的观点,也得不到充分的、正确的论证。因此,要想写好议论文,就必须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有篇文章题为《唾面》,议论的中心是,即使在表示正当的感情时,也应当注意精神文明。作者对某些游人在岳飞坟前那四具白铁铸的南宋卖国投降帮派头子跪像前唾浓痰鼻涕这一行为是不赞成的。但是,对此事作者并未作简单的否定,而是进行了辩证分析。首先指出,唾面,是古人表示鄙视、蔑视的侮辱性举动。对几个遗臭万年的坏人表示鄙视蔑视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唾面并不一定吐口水,更不用吐痰、甩鼻涕、撒尿,只要像小说和戏里那样“哗了一声”也就可以了。而西湖游人的唾面也实在过分,超过了限度,这就不但有碍观瞻,而且也有碍于精神文明了。经过这样的辩证分析,不仅一般读者,即使这些“唾面”游客本身也会口服心服的。
(三)怎样使文章写出新意?
在考试中,知识题有标准答案;作文题,虽然也有评分标准,但实际上并没有统一的绝对标准。因此,作文成绩的高低,往往是通过比较,得出好、中、差。至于好的,还可以分出尚好、较好、最好等等。一句话,评作文卷的参考卷是从比较得出来的。因此,作为应试者在作文时应当力争棋高一筹,也就是说要写出点新意来。就好比百米赛跑,只要跑在别人前头一秒、半秒、甚至零点一秒,就可获胜。
怎样才能写出新意呢?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材料新。
一篇文章如果所写的材料新颖,使在诸多同类作文(尤其高考阅卷在大热天,阅卷老师疲劳不堪)中,读之会感到为之一振,首先就留下了一个好印象——非同凡响。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1977年北京考生阎阳生那篇作文了。当时轰动了一个阅卷点的200多位老师。之后又广为流传。仔细琢磨一下,那就是因为它有新意——主要是材料新。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文章开头第一句就是:“再没有比婴儿的啼哭更能提醒你已进入中年了。这是个女孩,皱着眉头哭着。大概她也像门口那个护士一样,不相信这背着书包、满脸胡茬的人就是她的爸爸吧。”一开头就提示了,这是一个中年人考大学前奋战一年的情景。第2段是;“常言道,人过三十不学艺。而我像故意和年龄作对一样,日夜埋头在作十几年前应作的事,投考普通大学。当然啦,鼓励支持,冷嘲热讽,各种反映都有。但最激励我干下去的却是这样一件事。”接下去,写他在工厂亲眼见到一些外国技术员和厂商要来修一台进口的色谱仪器,修好以后,在与外国人的座谈会上,在那些外国人友好的外表下面,在他们彼此会意的眼神里,“我”感到了他们无法掩饰的轻视,好像针扎一样。正因为如此,激起了他一定要学习的决心。记叙了一年来刻苦学习的情景。这份答卷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因素是材料新。
当然,所谓新只是相对的。在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中,力求把比较新颖的材料选出来用就是了。但我们同学,常犯的一个毛病却是拿到作文题,没的可写,一点思路也没有,哪里还谈得上“选”呢?这里就有一个打开思路的问题。要打开思路,比较有效的办法是联想和想象。通过联想、想象,思路一打开,材料就会涌到脑子里来,在诸多材料中加以筛选,当然会相对新一些。
(2)角度新。
写文章如同照相。照相时取景的角度,往往决定着一幅摄影作品的成败。同样的主题,同样的背景,同样的事物,如果角度取得不落窠臼,那么,一般的“俗”材料往往也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
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奥说过:“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能把握事物的新的特点;从新的角度分析事物,就能获得对事理的新的认识。文章能否写出新意,与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当我国足球队破天荒获得亚洲出线权时,在全国引起了极大震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描写足球健儿的文章已经很多。如果我们再以此题材来写作文,怎样才能写出新意来呢?有位同学就改换了选材的角度。他在写《破例》一文时,抛开许多文章中所写的什么“奋战过程”、“比赛场面”、“平日苦练”的内容,而是把“镜头”转向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决定足球队能否出线的那场比赛的傍晚,妈妈破例让“我”看电视了,“书呆子”爸爸也破例坐在电视机前流下了泪水,还有邻居的华侨老爷爷等许多人跟平常大不相同的心情。他写的这些材料虽然平凡,但能够“小中见大”地体现出文章的主题——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时代迸发出新的火花。由于这些“琐事”是自身亲历的,生活气息浓,所以容易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在行文中,无论在整体布局方面,还是在确定线索方面,他都服从于“破例”这一新角度的要求,把看电视的过程全部略去,让文章在球赛开始前戛然而止。从而用“一滴水的光芒”反映出了“火红的太阳”。由于此文角度新,所以虽然也是写的大家所熟知的事,却写出了独具一格的新意。
(3)立意新。
所谓立意新,就是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见解,新的观点,使人读后受到启发。一篇文章如果有了新的立意,就会使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