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作文三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作文 篇1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在任何方面总会有两种选择:一是墨守成规,沿着前人的路走下去;二是根据前人的经验,走创新之路。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用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对于前人优秀的地方,很多人都会进行“模仿”想变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失去了自己最开始的想法,以至于自己成了别人的复制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呢?
英国的莎士比亚说过“拙劣的艺术家永远带着别人的眼睛”这就像我们现代一词“抄袭”抄袭就是指窃取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包括完全照抄他人作品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形式或内容的行为。但若你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那么这个创新就是你的了。襄阳的米芾大家都知道,他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年轻时学习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晋代和唐代名家真迹来临摹,当他把古人的真迹和自己的临摹作品一道归还原主时,连主人也分辨不出真假来。别人对他说“你写字太像古代的人唯独没有自己的面貌这样是不会有成就的,希望你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食古不化。”他听后慢慢冲破古人的束缚,发扬自己的长处,到晚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邯郸学步”这一成语想必大家都听过吧。就是燕国有几个青年羡慕赵国人走路的样子,便相约去赵国首都邯郸,细心观察行人走路的姿势,并竭力模仿,他们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姿势,反而失去了原有走路的能力,结果爬着回国。这几个青年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所以最后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
创新是需要对传统的继承有所突破,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要在继承中创新,再创新中继承。英国十七世纪的科学家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可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会取得如初的成绩,他说“如果我看的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句话只是一个谦虚之词,但现在仔细想想,如果没有伽利略和笛卡尔这两位前人的经验,那么牛顿想要得出物体运动的三大规律想必肯定要大费周折了。可见,这创新需要吸取你前辈的经验,然后自己继续往前走。但前辈也可能有不足的地方,总而言之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摸索出自己的道路,继承是手段,最后的目的是创新。但盲目创新就会弄巧成拙,一味的模仿也会失去本色。创新是对传统的扬新,吸取前人的经验,发表自己的新看法。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让两者巧妙结合,让两者齐放光芒。
高中作文 篇2
“偏思”是“正道”的对立,”偏思”是逆流而上,”偏思”是另辟蹊径。自古以来,除”偏思”往往有如除绝世才华,留”偏思”是留无限益处。故,我主张:”偏思”未必是坏事!
“偏思”未必是坏事,除”偏思”往往有如除绝世才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三番两次以命谏君而触犯了官僚利益的屈子何尝有无”偏思”?屈子之思偏于一心为民,不顾己利,屈子之思偏于忠心耿耿,效忠于君。这”偏思”无不令人敬畏,这与世不同的”偏思”何不令人感动。若屈子无此”偏思”,后世之人如何更深地体会“忠”“责”二字?若楚怀王当年以屈子之”偏思”为戒,那么他的王朝兴盛、天下太平必定会指日可待了吧!屈子的“偏思”让我落泪,屈子的绝世才华成就了高尚之风。由此可见,”偏思”未必是坏事,除”偏思”往往有如除绝世才华。
留”偏思”大可为益事,留”偏思”则是留下了无限益处。贞观年间,魏征直言不讳,屡屡上谏的想法可谓是”偏思”。可唐太宗没有因其思之偏便想要除掉它,反而以此”偏思”高兴而发出“以人为镜”的感叹,从而成就了“贞观盛世”。我认为,正因为唐太宗懂得保留”偏思”,积极听谏,才可以做到一世无大过。若太宗一心想要除掉魏征之偏私,那么贞观之治的盛况便也许不会降临了罢。太宗因为保留偏私而留下美名,并为国创造了无限益处,由此可见,留”偏思”大多为益事,留”偏思”则是留下了无限益处。
三毛旅行世界的偏私使她留下了不朽作品,李安不务正业一心拍电影的”偏思”让他三次荣获奥斯卡奖,刘路只钻数学的”偏思”则让他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教授,所有的例子在昭示着我们:”偏思”未必是坏事,”偏思”代表了与众不同的创新与超于常人的能力。
在中国当代社会,太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兴趣不集中在学习上便是偏私,由此可见,这”偏思”未必是坏事。
“偏思”其实不是正道的对立,片四岁逆流而上,却超越常流,除”偏思”,往往有如除绝世之作,留”偏思”可留下无限益处。我主张:”偏思”未必是坏事,我们应该学会”偏思”!
高中作文 篇3
我的.年过70的母亲还是想念她的老家,想念我那早已作古多年的姥爷、姥娘。过年过节想的更是厉害。这不又快过春节了,母亲又和我絮絮叨叨地说起她的老家,说要有你姥爷、姥娘多好啊,可以回家看看他们,陪他们吃顿团圆饭,拉最知心的呱。我对母亲说:“我可以陪你回老家看看。”母亲发了一会呆,喃喃地告诉我:“老家有什么呀?不就还有那几间破旧的房子嘛,没有了爹娘,早就不是家啦。”说完,伤心地哭了。
我的母亲18岁出了嫁,年轻的时候,父亲在县城工作,忙得顾不了家,摔断了腿的奶奶和我们住在一个院子,母亲既要下地干活挣工分,又要伺侯奶奶,抚养我们兄妹仨,虽然母亲的老家离我们这里只有四十里,可母亲想想地里的活,再看看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我们,母亲想回娘家的念头只能忍在心里。
我后来曾经傻傻地问过母亲,你想姥爷、姥娘,却又回不去,着急吗?母亲说:“怎么不着急呢?嫁到你们家,我才18,现在的孩子正上高中,而我却离开了父母,你说能不想吗?想的厉害的时候,我晚上躺在床上偷偷抹眼泪,你们不知道吧?”我又问母亲“那你真回老家,看到姥爷、姥娘,非常高兴吧?”“那当然啦!每当真回老家的时候,头天我就把东西拾掇好,第二天,天不明就起床赶路,走在路上,恨不得一下飞到老家中,见了你姥爷、姥娘,积攒了一肚子的话全都倒了出来。”说这话的时候,母亲仿佛回到了年轻岁月,脸上苍老的皱纹全都舒展开了。
“还是你们好,我和你爸都在,想家了就回来,不像我,想回去,人早都不在了。”母亲感叹道。
“过些年以后,假如我和你爸都不在了,这里就是一个空空的楼房,你们还回来吗?”母亲浑浊的眼睛定定的看着我,问的我一时无法回答。
是啊,尽管母亲识字不多,却告诉了我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暖暖的家,因为它是一个让人安心的地方。当你受到伤害时,你可以到它那里去疗养伤痛;当你受到委屈时,你可以到它那里去倾诉不快;当你遇到挫折时,你可以到它那里去寻找慰藉;当你感到疲惫时,你可以到它那里卸下压力,在家里你可以尽情享受亲情和温暖,可尽情倾吐委屈和不快,可尽情地放纵和撤娇。家是供飞倦了的鸟儿栖息的窝巢,是供游倦了的鱼儿放松的湖滩;是供厌倦了的游子回归的乐园。家是永远快乐温馨的地方。
有家,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