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节的作文1200字汇总十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200字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1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春节期间,我来到了上海,这个著名的大城市,在这儿,曾经是呼吁风云的时代,这座大城市,又和我们生活的沿海城市有什么不同呢?它又是充满了怎样的年味呢? 我们来到了最具老上海味儿的地方——豫园,也不说是人山人海,只要你一个不小心...
等待小生命的诞生是激动人心的;等待某种结果的揭晓是紧张的;等待某部影视作品的开播是急噪不安的。等待的感觉就好象度日如年,可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加有耐心。听着声声爆竹,看着朵朵烟花,人们都在等待着另一个得开始。
小时候,我和伙伴们日日盼望过年。除夕一到,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地忙起来,我家更比别家忙。从我记事起,除夕那天,我家一大景观就是父亲写春联的热闹场面。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全村人几乎都请父亲写春联,父亲也高兴,有求必应。
新年舞社火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生机,新年新机遇,新年新契机,新年新希望,新年新业绩。新业绩开创新生活,新生活定有新运气。祝你猴年好运、新年大喜。新年许下心愿,朋友传递祝愿,幸运心甘情愿,开心自觉自愿,幸福一厢情愿,猴年如你所愿,事事...
过年了,过年了!早就盼望着过年。新年老人带着欢乐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脸乐开了花。过年了,大家都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啊,多么的美啊!天上顿时开出了一朵光彩夺目的鲜花,天空被染的格外耀眼。
春节期间,我和爸妈到爷爷奶奶家过年。吃饭时,奶奶端上了美味可口的年糕。我心一急,连手都没顾上洗就大口大口吃了起来(我最喜欢吃年糕了)。
“嘭!”“啪!”“噼里啪啦!”吃完年夜饭,鞭炮声与烟花声争先恐后地钻进了我的耳朵。我迫不及待的跑到了阳台上。啊!那鞭炮与烟花,把夜空照耀地如白昼一般。那月亮、繁星,都黯然失色了。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2宁波的春节大概从腊月开始了。
腊月到年关到,这时要开始备年货。而年货的种类很多,杀猪、风鸡、酱肉、灌腊肠、磨冬粉、晒冬粉……还不乏家家做年糕、盐呛蟹、叠猪油馅……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是要“掸尘”的。据传这是从尧舜时代就有的习俗,一直保留至今。宁波人喜欢用谐音来讨好彩头,“尘”谐音“陈”,把旧的一年里霉运、晦气等等不好的东西都扫出门外,也寓意辞旧迎新。
每逢这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清洗门窗、窗帘;擦拭地板、橱柜;整理衣物棉被,绝对是大工程。那几日,到处都洋溢着人们对新年对新生活的美好祈求。
到了腊月二十八,就要开始“谢年”。“谢年”又名“送年”或“送岁”,是一种祭祀活动,更是一年里最重大的祭祀活动。 祭品比较多,有水果、酒、糕点、茶叶等。
宁波有句老话:“廿五廿六搡年糕,廿七三十捡黄道”。这所谓的“捡黄道”就是要挑选一个黄道吉日,然后准备好桌凳以及祭祀所需要的一切物品。
“谢年”是用来祈求来年岁岁平安,阖家团圆,年年有余。在过去,“谢年”是富裕人家和大户人家才会举办的,老百姓一般只是做年夜庚饭来祭祖,意是不忘本。尔后,到了民国时期,生活逐渐富裕,“谢年”这一习俗才真正流传开来。
“谢年”有极为严格的规矩,每一个环节都颇为讲究。放置贡品的祭盘一般是红色的,人称“红盘”。祭祀由家里的男主人主持,桌面上陈列的贡品,多多少少都跟六有联系。因为六代表吉祥,如六杯酒、六碗茶、六盘菜、六盘糕点、六碗饭等,寓意“六六大顺”。
第一排摆酒水,左右各六杯,象征十二个月,如果本年是闰年,左边就要加一杯酒。
第二排放六盘糕点,有金团、千层糕、发糕、糖果等,表示团团圆圆,甜甜美美。
第三排放的是水果,也是六盘。主要有:苹果,寓意“平平安安”,甘蔗寓意“节节高升”,金桔寓意“黄金满屋”,寿桃寓意“寿比南山”。
第四排放七牲大盆:猪头、切成条状的肉、猪肚、鹅……摆放顺序也有一定的讲究,表示对祖宗的敬重。
第五排摆年糕、烤麸、黄糖、豆腐、长寿面等。宁波话“豆腐”与“头富”谐音,意为“首富”;长寿面则毫无疑问是长寿之意。
现在的“谢年”早已没有了以前那么多的讲究和规矩,只是单纯的摆几样祭品而已。但 ……此处隐藏9112个字……
自古至今,春节的历史虽不及中秋节的源远流长,也不及它的情感如此丰富,但春节也是一个国之大节,含有着令人神往的意义、内涵的新年伊始节。
春节是开始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仪式,在这一天,就是人们的过小年,要把灶神等各大神仙送上天宫去报告玉皇大帝这一家人一年中的情况,以便大帝决定他们来年的运势。而在除夕那天晚上,我们就相当于一次“死亡”,要把一年中的所有烦恼、所有痛苦都忘掉,而大年初一则是我们的一次“重生”了,这就相当于一次净化仪式,而我们每年必做。春节是终止于元月十五的元宵节,等过了这一天,人们就要照常工作、照常生活了。
对于这万人瞩目的春节,古时的人们不亚于现代的中国人民对它的热爱、对它的兴奋、对它的欢迎。不仅有大唐盛世中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对它的万象更新景象的描绘;也有游子高适的“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中的思乡之情;还有现实主义诗人苏轼的“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的勉励自己惜时如金的决心;更有一代爱国名人文天祥的“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的寂寞与悲凉。
春节所赋予中国人民的新希望是无可比拟的,经过了一年的勤劳奋作,人们已经疲惫不堪,但就在此时,春节出来执行了它的使命——让人们在已经没有兴趣对干活的时候让他们看到希望的曙光。它就像一架精巧的传统乐器,发出优美的音乐来拉回人们的精神;它就像一瓶清甜的山中泉水,滋润着人们的希望种子;它还像一根车轴的起始点,载着人们向前方坚定不移地行使。
随着时间的演变、时代的进步,春节渐渐地变了样,变得不再是人们的狂欢夜,而是一个抢红包的日子,在这一天里,放鞭炮被禁止,说是会伤害到人,但没了鞭炮的年还叫年吗?社会现代化、社会科学化使得传统的春节文化几近丧失,就连贴春联也是有碍市容,这对吗?中华传统文化是需要我们去继承、去发扬。纵使会伤害到人,那可以选出一个安全的地点供放啊!难道春联——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也算有碍市容吗?
一个又一个的春节过去,一年又一年的新春迎来,它给予我们生命的希望,也带来了崭新的另一个轮回。
传说中,是因为虞舜在公元前20xx多年的上古时期成为部落联盟的王,他带领人民对天地进行祭拜仪式,祈求上天保佑人民平安。于是这一天就被人们当作年首,即新一年的第一天。到了后来,这就发展成了现在的春节。
新一年的灿烂的阳光照进了红格的中国窗纸,焕发出特有的中华文化气息,红鞭炮、红包、红年画、红春联,这些似乎是一开始就有了的传统物品,给予我们多少对春节、对中国经久不息的璀璨文化的感慨。
在春节,人们情感甚至比中秋还要丰富,因为中秋大部分都是思乡的情绪,而春节,它既包含着对来年的期望,又有着对时间的珍惜。除此之外,它的习俗也是多的数不胜数。
即使是在近代,在战争纷纷的年代,春节的魅力也依然不能损减一分。在北京四合院时代,踩岁是一项特别流行的春节活动,每当我想到这里,也不禁感慨万分。虽然现在四合院已被高楼大厦代替了,踩岁这种活动也差不多销声匿迹了,但其展现出了中国文化中的文字的魅力——碎与岁——与中国人民想象的丰富。无论是在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中;还是在丰子恺先生的《过年》中;亦或是在梁实秋先生的《北平年景》中;都少不了对那个年代我国春节的热闹与文化表现。
春节,一个新年伊始的节日,它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希望,给予我们新春的活力,红色的能量!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10小时侯最愿意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水饺。那种包成半圆形的有馅的面食,含在嘴里热乎乎滑溜溜的,咬上一口,滋的一下,里面的鲜水不用咽就直往肚子里流,真是香透肺腑。当时我天真地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最好吃的东西了,要不,老天爷为什么每年都要千里迢迢的从天宫里到人间找饺子吃呢?
在儿时的印象中,吃水饺就是过年。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值物质极度匮乏,但是再怎么贫穷,一年也得包三次水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得包水饺,灶王爷辛辛苦苦了一年,让他吃顿水饺犒劳犒劳,免得他上天以后说了人间的坏话。过了小年,就得开始置办年货了,置不完的嫁妆置不完的年,年的气息逐渐浓厚起来。大年三十晚上包水饺,人家老天爷大老远地从天宫里来,不就是为了吃顿水饺吗,说不定这一吃高兴了,让天下来个风调雨顺,老百姓该省多少心。大年三十,刚吃罢晚饭,母亲就开始行动起来。包好的水饺得一直等到午夜十二点才能下锅,站在灶旁,眼巴巴地望着沸水锅里上下翻滚的白花花的小元宝似的水饺,心想,老天爷是个什么大官,能有这么高的待遇。正月初七早晨还得包水饺,最好用大年五更里用的水饺材料,灶王上天代替玉皇大帝料理天庭,让玉皇大帝下凡吃水饺,灶王是一家之主,可不能亏待了他,用五更里的材料再包一次水饺给他接风。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小时的记忆里,一年也就吃这么两顿半水饺。
记得有一年五更,我家煮好了水饺,正准备端到天井里祭奠老天爷。邻居家二婶神色慌张的来到我家,伏在母亲的耳边嘀咕了一阵。我看见母亲就从那水饺已经不多的沸水锅里捞了一碗,让二婶匆匆地端走了。后来才知道,二婶家本来也包了一小盖顶水饺,她让三个孩子睡到五更起来吃。可谁知道孩子们饿极了,一个个都假装起来小便,回去时就顺手摸几个充饥,几个轮回,水饺就被摸光了。等五更二婶起来煮水饺时,才发现盖顶上已经空空如也,只剩下一个个月牙似的痕迹,二婶不得已到我家借一碗水饺孝敬老天爷,后来二婶回忆说,怪不得那晚上大宝他们起来得那么勤快呢,借水饺过年成了二婶家史上一个辛酸的小插曲。现在想来,那时的水饺馅多亏都是一些白菜萝卜什么的,没有一点生肉,要不还不吃坏了肚子。
我家过年包水饺总是包两样。一样是小麦面的,里面的馅是大白菜头,拌上些花生油,这种只包少数;一样是地瓜面的,里面纯粹包了一些白菜帮子,可这也成了我小时侯梦寐以求的美餐。第一种水饺,我们小孩子是没有福分吃的,母亲非常孝敬爷爷,等祭奠完了老天爷,母亲总是把那碗白面水饺端到爷爷面前。当时我不懂事,手里的筷子会不由自主的偷偷伸进爷爷碗里,母亲看见了,总会把我已经夹起的水饺打下,并说:"你们小孩子,有的是时间吃白面水饺。"母亲的话我没齿不忘。
还真得应了母亲的那句话,现在只要你不腻,哪怕顿顿吃白面水饺也不在话下。花样之多,种类之全,一般人都说不上来,反正哪样也比以前孝敬老天爷的那种好吃。前些日子,碰见二婶的儿子大宝,他现在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提起当年吃水饺的笑话,他摸着自己那横空出世的将军肚,回味无穷地说:"别说,现在还真想吃顿纯白菜馅地瓜面饺子,涮涮膘。"二婶在一旁骂道:"看看把你烧的。一连吃上三顿保你吐酸水!"
在家里,每当妻子端上热气腾腾的水饺时,我总会习惯地对女儿说:"我和你妈小时候,只有……"
这时,女儿总会马上接过话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水饺’是不是?你们小时侯是安史之乱,咱们现在是开元盛世。老爸,别忘了,社会在飞速发展,再过十几年,我也会对我的孩子忆苦思甜的!"
可不是,老百姓的日子一天一个新花样。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变成了现实,还提那些伤心事干什么!